CH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新闻 学术活动通知
综合新闻 更多…

车辆与运载学院连小珉教授谈“以工科思维读原著:老子哲理——德还是得”

2019年3月7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第229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301成功举办,此次请到的演讲嘉宾是清华大学汽车系连小珉教授,演讲题目为:“以工科思维读原著:老子哲理——德还是得”。

本次演讲中,连小珉老师分别从著书时代、为谁而作、德得两用、德还是得四个方面向大家阐述《老子》中对于包含“德”字语句的理解。连小珉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老子》一书的著作时代。老子著五千言于公元前500年,时处春秋末期,战国形势已初步形成;而目前所发现的《老子》版本中最早的是《老子》帛书,形成于公元前200年(西汉之前);公元100年,道教正式形成,《老子》注本出现。受道教的影响,之后的《老子》通行本多有变化,因而得以判定,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基于道教出现之前的《老子》版本会更加可信。在帛书本中,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后来的通行本将二者顺序对调,将两种版本德篇与道篇的首末句列出,对比诵读后不难发现,前者较像(泛)策论,后者则更像教典。老子著书的本意其实是向当时的领导者建议治国之策,且此治国之策是面向当时各个国家的君主,而非其中单独的某一国。《老子》中的“德”,有的是作“德”讲,有的是作“得”讲。有的句子作“德”理解时晦涩难懂,将其替换为“得”则豁然开朗。连小珉老师在最后一部分为大家举证了几处“德”作“得”用的例子。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一句,连小珉老师首先将原本无句读的古文加上标点,排成明晰的诗歌形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此句中若“德”作“德”用,意即将“德”分为高层次的“德”和低层次的“德”,这样理解老子思想不免有失偏颇。若将“德”换为“得”,作“得到”讲,即“上得,不得,是以有得。下得,不失得,是以无得。上得,无为,而无以为。下得,为之,而有以为。”由此将“得”与“为”互联,阐述“得”的层次高低与“无得”、“有得”和“无为”、“为之”的关系。随后,连小珉老师又借“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和“报怨,以德”等句中的“德”作“得”用,向大家阐述了一个从“得”的角度理解的全新的老子思想。纵观老子五千言,其中共有47个“德”,其中有44个“德”可以作“得”讲,约占94%,而另外三个,作“德”用,用以阐述“道”包含“德”。

连小珉,现为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位分委会副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副主任,振动工程学报编委。历任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去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研修汽车设计两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访问学者一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噪声振动控制,车辆电子控制,车辆动态测试。著有《动态信号内积分析原理》一书,在清华大学主讲研究生学位课程“动态测试与分析”。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汽车工业优秀人才等称号。获得过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发表过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电话:+86 10 62785708 邮箱:ase@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06008号-1 | 京B2-20180334 |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