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赵福全院长谈“关于汽车产业变革与企业转型的思考”
3月9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第188期学术沙龙在汽车研究所301会议室举行,演讲嘉宾是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赵福全院长,演讲题目为“关于汽车产业变革与企业转型的思考”。
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全面变革期,传统车企为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中国车企迎来真正的机会。赵福全表示三大革命(能源、互联和智能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重构,带来六大革命性变化(新核心技术、新制造模式、新开发模式、新使用模式、新维护模式和新基础设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新的文明时代。赵福全认为:能源革命的影响主要是技术问题,核心在于动力电池的潜力及发展时间表;智能网联革命的影响将是整个产业生态问题,意味着整个产业的变化,新旧企业都将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必须放宽经营领域,但同时又必须有所聚焦。未来产业运转需强大的数据及交互、资源组合能力,整合将是关键,产业平台公司将有效平衡重构前景下的产业无边界与企业经营有边界之间的矛盾。除了挑战,汽车产业重构也将带来历史性宝贵机遇,尤其是对于新时期本土企业而言。最后,赵福全就车企转型与应对措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车企面临抉择,要以自身的变化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3个全新方式(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战略决策方式和新的创新方式)和5种转变途径(提高企业灵活性、颠覆用户体验、转变创新方式、重构企业流程和完善资源配置)将是应对策略,核心在于谁能把资源用足、用好、用精、用到极致。社会在巨变,产业也在巨变,企业经营战略必须改变,汽车产业将孕育巨大的新机遇,抓住这个机遇需要全新的思维、谋略和能力,清华、清华汽车人以及清华汽车学科在这次千载难逢的产业变革中尤其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赵福全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汽车产业发展、企业运营与管理、技术发展路线等领域的战略研究。在美日欧汽车界学习、工作近二十年,曾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研究总监。2004年回国,先后担任华晨和吉利两家车企的副总裁。现任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2018-2020),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未来移动出行理事会理事,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电动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届会士、理事长特别顾问、技术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汽车精英智库联合执行主席,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盖斯特管理咨询首席顾问。赵博士主持开发过近20款整车及10余款动力总成产品,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已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其中两部英文专著已被译为中文,发表英日中文论文300余篇,在主流报刊媒体上发表产业评论50余万字,在重大国际国内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200余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
本次学术沙龙由汽车系张金换教授主持,吸引了15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在提问环节,听众和赵福全教授就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日常科研学习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创业以及大的车企在花高价收购初创企业这一现象,未来的汽车产业在发展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上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