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教授谈“社会变革与人才应对策略”
2017年11月16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第204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301成功举办,此次请到的演讲嘉宾是赵福全老师,他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导,清华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他的演讲题目为:“社会变革与人才应对策略”。
赵福全老师的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对未来社会变革及人才需求的认识、汽车产业变革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面向未来的汽车人才发展战略,深入浅出地为听众们分析了目前新兴技术给社会及产业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并为同学和老师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人才发展的一些建议。首先,在关于未来社会变革方面,赵老师将目前社会及产业领域内发生的种种革新和变化归纳为从“信息爆炸”到“智能大爆炸”的过渡期现象。他指出,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即将结束而“物联网”即将到来的阶段,信息的生产方式和附着载体正发生着变化。真正到了“物联网”时代,信息将无处不在,并且万物将会互联,且机器等各种人造物将被人类赋予智慧,即AI。同时,人类社会的这一变化最终也将反作用于人。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竞争形式的本质变化:即从人与人的竞争转变为人与机器、人与人+机器、人+机器与人+机器之间的竞争。此时,社会分工及参与、组织方式,资源分配方式等都将被重新定义。而这一切看似长远的变化似乎正来得越来越快。伴随着这种变革的发生,一方面,单一技术已经无法带来社会的革命性变化,各种关键技术彼此相互交织进而构成网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随时间的变化将逐渐线性化;另一方面,单一企业固然重要,但平台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其统筹资源、系统协调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或者说现在正在发生)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人与被赋能的机器将共同进入合作与博弈共存的时代,部分职业中人类将被机器取代,尤其是一些重复性、记忆性和计算性、快速反应性的工作都将由机器完成。人与机器协同互补将是未来的主题,并且人类将进入一个更独立自主、更需要充分合作的全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协作网络中的关键结点,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的其他结点。新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资源使用模式的转变。赵老师指出,新时代的资源观应转变为:不求拥有、更求使用。包括人、财、物、企业和信息等在内的所有对象都属于资源范畴。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跨界”将成为常态,并且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对资源的挖掘、调配、使用、组合和输出成果的能力。谁能把资源用足、用好、用精、用到极致,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浪潮中胜出。
接下来,赵老师结合汽车产品和产业本身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汽车产业变革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汽车在未来将面临颠覆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将纷纷作用与汽车产业并引发行业重整与变革,带来新型制造模式、新型使用模式、新型维护模式,从而衍生出新的汽车文明生态圈。在面临如此巨大变革的同时,赵老师强调,必须紧扣汽车的固有特点,结合新的需求和能力,重新定义和认识汽车产业与汽车人。赵福全老师认为,未来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大类:一专多能的专家需求和范围更宽、辐射知识面更广的领军人才需求。在未来,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人才类型界限也会逐渐模糊,因此,针对汽车这样的交叉性领域,从业人才必须具备跨领域、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赵福全老师讨论了面向未来的汽车人才发展战略,并从学校、企业和人才自身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学校层面,赵老师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范畴与侧重,传统的知识体系范围应该扩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从事与汽车相关工作的工程师,都是汽车工程师,包括电化学、新材料和IT等等领域。尤其是,学校培养人才,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给学生以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赵老师认为,教育的责任不应该全部由高校承担,家庭、社会、企业和人才自身都是教育的不同载体,都有其各自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层面,赵老师认为产业无边界但企业经营有边界。未来的企业需要以资源组合能力及多地域经营能力为重点,结构将会变得错综复杂,员工也会多种多样。赵老师认为,这样的企业需要全新的组织架构、工作模式、运营流程和创新理论及企业文化。在这里,赵福全老师重点指出,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协调、调动和使用多少资源。在用人方面,未来的企业运营团队不一定要在一个大楼里办公,而关键是要在网络上相互协作,建立更加灵活的“众包”平台,使得各种各样的人才资源能够为企业所用。在此基础上,不用区分哪些是内部员工,哪些是外部员工,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人才自身层面,赵福全老师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公司,我们必须努力经营好自己。作为未来新时代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产出和自我销售,并保持在一个知识和能力不断迭代上升的状态,这样才能让自己与时俱进。赵福全老师重点指出,社会变革正在呼唤全新的人才战略,学校、企业和人才都必须快速改变!
赵福全老师目前主要从事汽车产业发展、企业运营与管理、技术发展路线等领域的战略研究。在美日欧汽车界学习、工作近二十年,曾任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回国,先后担任华晨与吉利两家车企的副总裁、华晨宝马公司董事、吉利汽车(香港)执行董事、澳大利亚DSI控股公司董事长、以及英国锰铜公司董事等职。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参与领导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家国际并购及后续的业务整合。现任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2018-2020),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移动出行理事会理事,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届会士、理事长特别顾问、技术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汽车精英智库联合执行主席,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以及多个地方政府及多家企业的首席战略顾问。作为节目主持人,赵教授与凤凰网共同创办了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迄今受访的汽车行业领袖及知名企业家达36人次。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汽车系危银涛老师主持,吸引了近152位左右的师生前来参加。在座的老师及同学们对赵福全老师的报告非常感兴趣,在互动环节提出了若干问题与他交流,包括什么是系统性思维?如何成为一专多能、既广博又深入的专家等等。赵福全老师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充分而幽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