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敏研究员谈“创新设计与制造强国”
2017年11月30日,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第205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汽研所301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研究员做了“创新设计与制造强国”专题演讲。
围绕“创新设计与制造强国”的主题,张彦敏开场提到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他接着说为了实现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具体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45年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其中“中国制造2025”的有力支撑便包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2012-2014)》以及《创新设计战略研究(2013-2015)》。毋庸置疑,创新设计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犀利指出:“设计创新能力薄弱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具体到汽车行业,他认为,缺乏自主设计、品牌不强在汽车行业也是存在着的问题。
把眼光抛向国外,很多国家与地区对创新设计都很是重视。他举例,诸如在美国,2009年发布了《设计战略政策规划》,2012年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成立了“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院”,2014年宣布每年投入25亿美元推动“创客”发展;英国撒切尔夫人也说过:“英国要用设计和大家交朋友”,前首相布莱尔于1998年与韩国总统金大中共同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设立“国家设计委员会”;欧盟2011年建立欧盟设计领导力委员会,2013年该委员会面向未来创新设计启动“设计政策评价”、“设计管理基金”、“设计价值评估”等五大设计战略计划。
张彦敏提到,企业是创新设计的主体。根据美国设计管理会2013年发布的数据,福特、微软、可口可乐等“以设计为主导”的企业,10年来股市市价表现高于标准普尔指数228%。英国企业运用设计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在英国注重运用设计创新的63家公司,股市富时指数和富时100指数均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据统计,欧洲企业设计认知度中,瑞典为32%,挪威为66%,西班牙为56%,英国为46%。
“可以说我国发展创新设计已经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张彦敏总结到。创新设计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张彦敏指出,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工信部《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到了:创新设计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服务设计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贯穿产业链的创新设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条目下提到了:制造实施制造业创新设计行动纲领,实施创新设计发展工程的内容。他指出,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制造业创新设计行动纲领》。这些无疑对于创新设计都是好的福音。
张彦敏在谈到了创新设计的概念以及内涵的话题时指出,创新设计是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现在属于设计3.0。他认为创新设计的四个主要特征是“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跨界融合、共创分享”。
张彦敏认为设计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要向苹果一样创造需求、引领市场。苹果不仅创造了市场,更是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重构了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这正是创新设计的价值理念。另外,他还具体谈到了“低技术”创新,即指:欧盟组织开展的一项名为“创新晴雨表”调查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也表明,欧洲的创新型企业是有超过一半是不投入研发经费的:德国44%的创新型企业内部不投入研发。这些研究结果都不约而同地说明了一个现象:存在广泛的没有研发投入的创新。像苹果手机只有多点触控技术是苹果公司的核心技术,其他都采取技术集成的方式。张彦敏强调这种非研发创新,并不是证明研发创新不重要,当然它很重要。但“低技术创新”也是一条路径。
在主题演讲的最后张彦敏着重指出,中国制造业创新设计要逐步从跟随变为引领。“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了创新设计的重点任务,那就是提升企业创新设计的能力,加强设计共性技术研究以及营造创新设计发展生态。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汽车系张剑波老师主持,吸引了近120余师生前来参加。在座的老师及同学们对张彦敏研究员的报告非常感兴趣,在互动环节针对创新设计方面提出了若干问题与他交流,张彦敏研究员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充分而详实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