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更多…

111校庆 | 智能新能源车辆交叉学科前沿技术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4月23日,清华大学建校111周年之际,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联袂主办的智能新能源车辆交叉学科前沿技术校友论坛于北京西郊宾馆举办,并面向公众开放直播。现场及线上会场共吸引1.1万余名校友及观众参会,共同就车辆、交通与法学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论坛由车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强、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共同主持。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曲小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院长李建秋,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扬军,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工程师余平,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秘书长杨颖,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期刊中心和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石磊,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云等多位行业专家出席论坛。

1.jpg

智能新能源车辆交叉学科前沿技术校友论坛现场

会议伊始,曲小波教授代表清华大学车辆学院与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出新兴交通领域研究的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力争将其打造为智能交通与智慧出行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平台。

2.jpg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与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签署协议,共办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签约人: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前排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秘书长杨颖(前排右);见签人: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院长李建秋(后排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后排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期刊中心和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石磊(后排右)

随后,会议正式进入研讨环节。此次论坛共邀请到6位来自汽车、人工智能、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目前自动驾驶发展的新突破、汽车模态的新变化及复杂出行场景与技术竞争中的法律法规问题展开了充分探讨。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曲小波以“从智能运载到智慧出行:交通运输工程的角色”为题做主旨报告。他引入了“放大器”和“指向针”的概念,解读了通过城市和系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智能运载工具通行效率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构建“能量云系统”和打造“立体交通网络”的前瞻设想。他表示,构建“智慧出行”系统需要着眼未来,在学科交叉中协同创新,并呼吁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中紧密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以“走向无人驾驶”为题做主旨报告,围绕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以Apollo AIR为代表的车路协同开放平台等关键技术,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并对未来生态建设与落地形态做出了长远展望。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张扬军以“飞行汽车研究探索与未来发展”为题做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和目标愿景。他表示,前不久交通部与科技部在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超前布局飞行汽车的发展,低空智能交通与地面智能交通相互融合将共同推动立体交通时代的来临,重塑未来出行新模式,加速推动我国交通强国的建设。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云以“自动驾驶的数据合规与侵权责任规则”为题做主旨报告,重点从立法标准、法规配套及数据权属的角度对应用场景中的重要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自动驾驶侵权责任划定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清华大学原汽车系1990级校友余平以“强基固本,交叉融合--先进电磁、机械、电子和控制技术推动电驱动技术进步”为题做主旨报告,从多学科融合推进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机械电气核心控制技术及电驱动系统研发中的最新突破。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以“汽车通讯技术的专利许可问题”为题作主旨报告,就5G通信专利覆盖框架、市场专利障碍、许可谈判过程中的专利清单、专利许可的发放及收费等重要法律问题等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正在成长为吸纳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它不仅是构成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大平台。面对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格局,汽车模态不断创新,智能出行的内涵不断外延,随之产生的与知识产权和安全法规相关的需求不断攀升。此次论坛基于以上背景,邀请了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创始人齐聚一堂,共同展望未来出行新图景,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校庆日举办学术论坛交流和讨论汽车行业的最新进展是车辆学院的传统。时值清华大学建校111周年、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人才培养90周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建院93周年,两院校友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携手并进,同心同行,继续为挖掘未来汽车创新潜能、促进相关行业高新技术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电话:+86 10 62785708 邮箱:ase@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06008号-1 | 京B2-20180334 |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